人文系
和光楼

学术动态

首页 - 学术动态

《先秦天人观辨析》讲座

发表时间:2021-06-09
浏览次数:5723
字号 【  关闭

6月9日下午7:30,我院有幸邀请到南开大学史学博士、河北师范大学教授,硕士生导师——王俊才,在崇德楼阶一教室为我们讲述了一场主题为《先秦天人观辨析》的讲座。为期四场的讲座于今天落下帷幕,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精彩纷呈的讲座吧!

 

第一场讲座中,重点围绕三个论题展开讨论:一:商周之际天人观之巨变;二:春秋战国新兴天人观探索;三:荀子对天人说的总结。王俊才教授给我们讲解到:天人关系是古代思想的重大论题,也是传统哲学的核心命题。历史滚滚向前发展,人类的社会意识形态也不断变化突破。社会动荡、资本主义萌芽发展,这都使得思想发生剧烈波动。

 

王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商朝灭亡的原因:“天命靡常”、“唯命不于常”、“唯不敬厥德,乃早坠厥命”,所以“皇天上帝改厥元子”。“惟乃不显文王,克明德慎罚”,“受天有大命”。根因在于其晓得“天听自我民听,天视自我民视。民之所欲,天必从之”、“皇天无亲,惟德是每惟惠之怀”。

 

第二场讲座中,王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先秦西周的人文概况,西周:天命无常、以德配天、敬天保民。周公变天命、倡天道,尊祖重孝、明德慎刑、民本勤政、天从民欲、制礼作乐的人文倾向。礼乐由神坛祈祷渐入仪式教化,由尊顺超越神威转向重视人际礼仪与人心道义,奠定了华夏早期“鉴史”、“则天”、 务生的人文趋势,其特征可谓尊于 重天下——正德、利用、厚生。

 

王教授还提到了:“克明俊德,以亲九族;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;百姓昭明,协和万邦”本于德治,由族内而至外邦。喜怒无常、神异超凡的上帝渐渐地变成了从民之欲、惟德是辅的靡常“天命”。现实中为了克明俊德,不得不强化主流社会的礼乐制度,这种回归导致了理念世界的新端倪:天道与人道的理性探索。

 

第三场讲座时,王俊才教授提到了老子的思想:由道生一而三生万物、反动国用,小国致静、损有余而补不足之天道与损不足以奉有余之人道,生而不有之玄德与惟道是从之孔德,上德不德之有德,下德不失德之无德,祸福相依与富乐由己,披褐怀玉与上普若水等勾勒出最早的人、地、天、道法自然的天人观。

 

王教授还提到了庄子的思想“道之真在治身”,面对灭理穷欲、伤性弃生之衰世呼吁“知道”、“达理”、“明权”之人生,不仅全生免害,还可人貌天行,承接老子“绝仁弃义”、“绝圣弃智”,倡导“不以心捐道,不以人助天”,“相滥以沫”不若“相忘于江湖”,纵浪大化,喜忧随波,世俗中冷眼齐物、精神界热肠逍遥,既然“以道观之物无贵贱,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,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”,那就主张,忘世、忘物、忘生、心斋朝彻独见,明白至人无己、神人无功、圣人无名。


最后一场讲座,王俊才教授讲到黄老学:以道为宗,因装“以正治国,以奇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”,无为面治,“ 采储里之善,撮名法之要”,留“刑德相养”淡于天道自然、热心社会政事的转变(稷下学宫主流派,战国后期齐法家的主要代表)。

 

之后,王俊才教授提到儒家思想:孔、孟、荀与仁(爱人)、义(正已)、礼(立身)、智(辨理) 。孔之恭慎勇直与无礼、知耻不惧、好学不惑、力行不忧三达德,仁而不学愚、智而不学荡、信而不学贼、直而不学绞、勇而不学乱、刚而不学狂。

 

孟、荀之人性善恶、天人之间(孟以人合天乃个体精神之神秘体验如“反身而诚,乐莫大焉”:荀以天合人乃群体现实设计如“君子理天地”,圣尽伦、王尽制,“从道不从君, 从义不从父”)、寡欲养心(孟“养心莫善干寡欲”“养心须善于诚”“人生而有欲”“ 人生而有知”不能无群”)等共建儒家道德本体的天人观。

 

这是一场妙趣横生且充满智慧的旅程,通过本次讲座,同学们对先秦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。习近平总书记说过:“学史明理、学史增信、学史崇德、学史力行”,相信同学们在未来的生活与学习中会更加努力!

 


Baidu
sogou